一個重裝登山背包能輕到什麼程度?322 克,輕過一罐可樂!
因為本身體力不如人,爬山選擇裝備就特地朝輕量化方面發展。Zpacks 在台灣是蠻冷門的品牌,Nero 這顆便宜大碗的背包也幾乎沒人介紹過,就先拋磚引玉來寫一下
許多人都覺得輕量化就是貴,但真的不是這樣;輕量化哲學講究裝備減法和一物多用,最輕量的高手他背個二十升包包就能走三天兩夜的行程,在山上當然有更多體能餘裕賞景玩耍,神級高手 Dylan 更用 Nero 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。和大部分迪卡儂產品相比,輕量化道具會貴一些,但也貴不過始祖鳥、長毛象和 Patagucci 這些百岳常見的知名品牌。
中肯的說,輕量化裝備單價都不會最貴,但錢可能花在嘗試更輕的產品上,買錯後悔才是最貴。
Nero 是我的第二顆輕量包,前一顆是 Zpacks 同廠的 55 升 Arc Blast,訂價 325 鎂。Arc Blast 號稱模組化設計,魔鬼都在選配裡,包包本體加上選配的兩個腰包($29*2)、手機肩袋($29)、錢包($15)和兩個側網袋($25*2),我在這套背包就花了共 $477 鎂,還不含關稅和運費。Arc Blast 是個好包,但這是老美用來長程縱走,背負一兩週補給輜重使用的裝備,對我這種大多不超過四天三夜的肉雞來說,Arc Blast 根本是大砲打小鳥,多出來的重量和容量只是虛耗。去年感恩節向來摳門的 Zpacks 居然推出刴手大特賣,Plexamid 單人帳加 $99 送 Nero!眼睛一閉牙一咬,就整套購入了。
Nero 未折扣訂價 $199,比 Arc Blast 大全配省了 $278,重點是 Nero 拿掉腰帶後實測重量只有 322 克,比 Arc Blast 組合更輕了 388 克,竟然省出超過一個背包的重量…
所以說,買錯永遠最貴啊啊啊 😭
Nero 官方規格容量 38 升,但要注意它的算法是背包本體容量 25 升,兩個側袋各 2.5 升,後網袋 8 升。故除了本體之外,將裝備適當分配收納到側袋和網袋也是很重要的。這容量對我來說最適合在四天三夜左右,主要是因為本體內還塞了八片蛋殼睡墊,路途更長的縱走行程,可能就必須改用充氣睡墊來空出空間放食物了。
目前我的 base weight 在四公斤上下,選擇食物並不會特別精省,出發時背包上肩含一公升飲水,背負重量大概在 6.5 到 7.5 公斤左右,用 Nero 背起來是個剛剛好的舒適重量。這樣的負重不需要腰帶來分擔支撐,所以出廠原配的一寸寬雞肋腰帶我也拆掉了,又能省下 30 克。不用腰帶好處多多,除了少一樣東西勒住腰上的肥肉,行進間卸下單肩將背包繞到前方就能拿取網袋內的物品,脫外套也不用放下背包,運用起來真正體會到了減法帶來的優點。
但 Nero 的變態輕量是有代價的;它的尺寸只有 one size,背長較長的人可能不合身。背負系統和捷運上班族的雙肩背包並沒什麼不同,也就是完全不可調,你必須適應這個背包,不然只有換包一途。使用前調整的重點是找出適當的打包配置,讓所有裝備塞進去後重心平衡且外型平順,不會凹凸不平頂到背脊或造成背包破損。
Nero 用料也限制了它的負重能力,原廠建議上限僅有九公斤。以下照片中肩帶和提帶部位的輕薄設計,我覺得如果硬裝到十公斤以上可能會造成結構撕裂。
Nero 用一塊坐墊當作背包與背部間的緩衝支撐,以增加一些舒適性。在山上實地觀察,幾乎沒有人特別攜帶坐墊這項裝備,但它能讓你坐在潮濕的草地或泥土地時避免弄濕屁股,坐在冰冷的岩石上也不會越坐越冷,就寢時還能補上八塊蛋殼睡墊不足的長度,正符合一物多用精神。我非常喜歡這個能快速取放椅墊,且不會佔用網袋空間的設計。
Zpacks 向來不以加工細緻著稱,縫線紊亂之類的細節常被網友嫌棄,但我這顆並沒出現什麼功能方面的問題。Zpacks 也不會在容易磨損的部位特別補強(例如背包底部),使用 UL 裝備必須善加對待,不能像使用傳統背包一樣大手大腳。
目前用 Nero 走了三次行程,發現的一個問題是雖然寬大側袋容易取放水瓶,但彎腰時也可能讓水瓶掉出背包,地形複雜時要注意把水瓶固定,以免掉寶發生悲劇。
整體來說,這個配置目前我很滿意,如果有其他新意見我再來補充長期心得,感謝收看。🙇♂️